大家好,我是梁良公子,2025年第87篇原创文章来了,关注我,一起学习成长。
《三十而已》中,美女王漫妮是一个很矛盾的人。
大多数观众看到最后都会觉得,王漫妮作为结婚对象,其实条件平平无奇,但在她最后一次相亲,面对小张主任时所表现来的优越感,又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,为什么王漫妮的优越感那么强呢?
因为她除了钱,拥有的其他东西多,有美貌,有大城市的生存经历(工作加生活),有过几任高质量的前男友,有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。
这个世界上,有很多普通又自信的男人,就必然会有一些普通又自信的女人。
男人生下来就有资格进入祠堂,而有的女人,却得花上十几年的努力,直到考上北京大学才有这样的资格。所以男人与女人比不太公平,咱们就只聊王漫妮的优越感从何而来吧。
王漫妮之所以有极强的,又与她个人条件不匹配的优越感,有以下几个方面:
1
漂亮,目前还有人看她和夸她。
其实论美貌,王漫妮的美貌绝对算不上盛世美颜。只属于不管男人与女人,看到她的时候都会赞叹她漂亮,然后看多一眼的那种颜值。
女人的美貌是有分水岭的,所以也有人说漂亮女人的30岁至40岁特别难熬,一旦过了颜值的高峰,颜值开始出现下滑,甚至是断崖式的下降,便会觉得很难过。
以前走哪都有人看多两眼,也有人夸赞,到年老色衰时,这种优势自然而然没有了,便会陷入自我怀疑、自我证明,最后形成自我内耗。
王漫妮回小城之后,邻居们都夸她漂亮,又助长了她这一部分优越感。
如果她回小城之后,大家伙观察发现,她在大上海混了那么些年,年纪大了,又变老了,还没存下什么钱,不要一路去追捧她,那么她这种优越感,就形成不了气候。
2
在上海“生存”过8年。
不是所有人都能留在上海的,因为在那里生活成本高。王漫妮又要租房,又要找工作,人脉都没有,都是从零开始,她能在那里漂八年,确实也不容易。
这种不容易,让那些没在大上海呆过的人感觉佩服,但是谁也没想到,王漫妮这八年来啥钱都没攒下。
一个人从小地方到大城市,还住过八年的经历,好像肌肉记忆一样,已经嵌进了她的血液里,让王漫妮感觉自己也曾经是上海的一部分,所以形成了一定的优越感,换作不是上海,在别的大城市生活过的人,肯定也是这样。
3
接触过的有钱人不在少数。
王漫妮在米西亚店做销售,做过金牌销售,甚至还有资格去竞争店长。她卖的东西很贵,导致她看到的有钱人特别多。
全国十几亿人口,有钱人是很少的,她等于看到了人群中那些极少的有钱的圈层,你要说她没有因此开阔过视野,那是违心的话。
一个人开阔了视野之后,她就会觉得有一份优越感,谁没见过穷人呢?但是王漫妮见过的有钱人毕竟多,尽管,这些她见过的有钱人,与她没什么关系,也成不了朋友。
4
谈过的男朋友都帅。
王曼妮的初恋是姜辰长相可以,追求过她的宋东湖比较油腻,但也不算丑。
她跟海王梁正贤是她自己自认为最般配,其实是与她条件悬殊最大的男朋友。最后回到家乡小镇之后,人家给她介绍的小张主任张志也是硕士毕业,每天西装革履,长相也是大眼睛高鼻梁的。
因为有编剧的金手指,王漫妮所接触的男人都是条件比较好,长相也不错的,所以她容易觉得,自己随便认识的人,就都是这种条件和长相的,其实有很多条件更差的女生,媒人婆给介绍的,都是各方面条件更欠缺的男人了。
5
父母给她全部的爱。
父母永远是子女的靠山,王漫妮的优越感还来自于她父母不重男轻女。她是独生女,虽然家境不算富裕,但父母因为疼爱她,给予她所有的爱,而且只对她付出,而没有什么限制。
她想出去闯,他们都支持,再穷,家里再破,也都会把银行卡塞到王漫的手上。
反过来分析,如果希望女儿早点结婚,就别给她太多经济上的自由度和支持,那么她为了自己做主,就自然会想自己早点建立家庭了。